乐鱼体育直播
苏州绿城桃花源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乐鱼体育直播 > 苏州绿城桃花源

阿西巫之莫:一针一线绣出美丽人生

日期: 2025-04-05 05:12:49 来源:苏州绿城桃花源

  国家级彝族刺绣非遗传承人阿西巫之莫,这个被喊作“阿莫”的彝族绣娘,三十多年就干一件事!硬是带着绣花针从山沟沟里的火塘边,一路闯到国际大牌的合作台上。从摆地摊被压价,到和老外设计师“掰手腕”谈传统纹样,她让绣娘们背着娃娃绣着花,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谁说老手艺只能进博物馆?

  瞧,她捏着针线告诉你:老祖宗的图腾能变成饭碗,山里的针线活,也能让世界竖起大拇指!

  进入三月,有“彝地之首”美誉的甲古甘洛山川泛绿,春潮已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暗暗涌动。

  同样是在这个春暖花开的三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并确定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942人中,来自甘洛县的阿西巫之莫作为凉山“彝族刺绣”匠人名列其中。一时间,“阿西巫之莫获得国家级彝族刺绣非遗传承人称号”的消息不胫而走,成为这个凉山北部山水小城街头巷尾人们的谈资。

  要说阿西巫之莫“火出圈”,那还得是2023年。她与意大利奢侈品牌FENDI联名合作推出中国首款传统工艺Baguette手袋,精湛的技艺及与彝族歌手吉克隽逸的深情互动让国人为之动容。

  阿西巫之莫,这名纯朴的彝族女性自10岁结缘“彝绣”以来,数十年始终秉承善思善学、精业守艺的匠人精神,用柔肩承担起传承技艺、培养人才、推动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在一针一线的世界里绣出美丽的人生。

  甘洛县海棠古镇因多植海棠花而得名。海棠花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观赏植物,更是一种富有哲理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深刻的情感寓意。

  这里,曾经是南方丝绸之路(灵关古道)的重要驿站之一,明清至民国时是较为繁华的商品集散地和屯兵之地,同时这里还建造了诸多庙宇,当时堪称成都出南门至宁远府道上的第一座庙林古城。

  阿西巫之莫也出生在这片文化厚重的土地上。她犹如海棠花不择环境顽强生长,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释放出多彩的人生。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保留彝族民间传统文化最丰富的地区。与中国“四大名绣”苏绣、粤绣、湘绣、蜀绣相比,彝绣以红、黄、黑为三大原色,技法粗犷,色彩浓烈,反映彝族人的图腾崇拜和民俗风情。彝族刺绣据考证可以追溯到三国以前,与原始绘画、记事符号、服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彝绣是很多彝族妇女从小融于血脉中的技艺,是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述和载体之一。“从小看大。”在彝绣非遗传承人眼里,能否成为“大师”级别的绣娘,一般在10岁上下就会显出端倪。阿西巫之莫也不例外,从小就显露出在彝绣中的极高天赋——她对色彩的分辨,对天地日月的模仿,对自然万物的感触,都强于同龄人。

  于是,在阿西巫之莫10岁时,传承着家族技艺的外婆决定用心栽培她。“其实在当时,我都能自己独立完成很多绣品,包括自己身上穿的衣物。”阿西巫之莫回忆道。

  “为了让更多人清楚自己的刺绣,我一开始免费为熟人的孩子缝制衣服。跟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变多的人找上门来,请我帮忙缝制。”随着阿西巫之莫技艺日渐娴熟,从小孩子的衣服,到婚嫁的礼服,再到节日的盛装,邻里乡亲都时常登门“求助”。

  在日转星移间,阿西巫之莫的名气在海棠地区渐渐响亮,成为远近众多农村妇女“偶像级”的人物。

  如何在传承和发展彝绣中,让这门技艺成为更多居家妇女的手艺,实现赋能增收,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那时,虽然思想上不成熟,但是始终将目光放得更长远的阿西巫之莫在懵懵懂懂中“碎片式”思考着这样的问题。

  人生的道路有时候有很多看似命中注定的巧合。1992年,“三十而立”之年的阿西巫之莫随着丈夫阿布木基的工作调动,来到了甘洛县城。从“村民”到“居民”的身份转换,改变的是生活环境,不变的是她对彝绣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阿布木基和阿西巫之莫育有三个儿子,进城后仅靠阿布木基一个人的工资维持一家人的开支变得更艰难,于是,她在街边摆起了地摊,卖麻糖、针线、布料等。

  火车在甘洛的群山峻岭间飞驰,这里有壮美的山川,有厚重的历史,有绚丽的文化,有欣欣向荣的发展。“北上成都2小时,南下西昌1小时。”便捷的交通正在提升着甘洛人的生活品质。

  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甘洛人去一趟成都要花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那个年代,即便是一个小小的地摊,阿西巫之莫也经营得很认真。她为了能买到最好的针线和布料,约着朋友第一次去到成都;未解决在地摊中很多姐妹提出的疑难问题,她走遍凉山各地,观察和学习不同的彝族刺绣技艺。

  甘洛彝族刺绣产品经营实体店遍布县城大街小巷,彰显甘洛人民对彝族刺绣的喜爱。1993年,经过一年的筹备,阿西巫之莫在县城开了一家彝族刺绣品专营店,成为甘洛县第一个将彝绣带向市场的人。她一边经营销售、接单揽活,一边钻研学习、指导学徒。她的刺绣不仅沿袭了彝族传统刺绣的特色,还加入了现代元素。由于所绣花纹和镶嵌的花边图形繁多,色调丰富和谐,做工精致,她的绣品逐渐打开了市场。

  2000年,她为了打开西昌市场,与西昌一名专营彝族服饰的朋友合作,在售后再付款的条件下,按照“成本价+微利润”的方式将自己亲手缝制的绣品摆进朋友的店铺。在外人看来,这近乎“无利可图”的合作,她一干就是5年。“为了打开市场,做人做事必须要有格局,往后看10年20年……”

  贾海娜,一名来自黑龙江省等待考研的女学生,今年春节过后,不远千里来到甘洛县。她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找到心中的偶像学习彝族刺绣。

  “我是通过央视播出的《非遗里的中国》见识到阿西巫之莫老师精湛技艺后,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于是克服困难登门学艺。”贾海娜激动地说道。

  “阿西老师还是我的干妈。”一位是有着53年功底炉火纯青的“大师”,一个是初出茅庐的学艺青年,一份对彝族刺绣的共同热爱,让二人情投意合,成为“一家人”。

  数十年来,阿西巫之莫高超的彝族刺绣技艺和豁达的胸怀,吸引着州内外众多有识之士纷纷登门学艺。

  2012年,阿西巫之莫被省文化厅确定为省级彝族传统刺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5年后,她创办了凉山州嘿吗咔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并荣获了“四川省首届农村手工艺大师(刺绣、染织类)称号”。

  然而在成绩面前,阿西巫之莫从始至终保持着清晰的思维。如何带动更多的姐妹将彝绣事业做大做强?

  2018年,凉山州妇联组织州内部分影响力较大的彝绣非遗传承人赴云南省楚雄州考察学习。“这次算是开了眼界,原来就是成立一个专业合作社!”这一趟云南之行,让阿西巫之莫找到了困扰她多年的“症结”。

  2019年,阿西巫之莫成立“凉山州甘洛县彝针彝线刺绣专业合作社”,按照“培养一个绣娘、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批妇女”原则,带领留守妇女农闲时在家做“针线活”增加家庭收入,这也是四川省第一家彝族刺绣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的成立,积极做出响应“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的决策部署。

  彝绣神韵,离不开妥善保护,时尚气息,得益于活态传承。近年来,凉山州充分的发挥自身联系群众的优势,把彝绣产业作为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的一个重要抓手,通过带领绣娘在发展增收中获得视野的开阔、理念的提升、精神的丰富、文化的沁润,推动彝绣产业的发展,助力脱贫妇女群众走出一条“传承文化、在家就业、增收致富”的特色发展之路,逐步形成了一种具有浓郁凉山特色的文化现象。

  同时,在凉山彝绣被纳入非遗保护的基础上,融合手工技艺传承新途径,将时尚元素融入其中,让彝绣产品更好地适应人们需求。从小山村走出大凉山,走上国际时尚T台,彝绣探索出了一条“非遗+扶贫”发展的路径,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阿西巫之莫的带领下,彝针彝线刺绣合作社为本地农村绣娘提供了6000余人的免费培训,为农村绣娘搭建了一个致富增收的平台。目前,已有1700名农村绣娘成为合作社的家庭绣娘,其中脱贫户妇女学员占20%,年人均增收5000余元。因此,合作社被授予甘洛县非遗工坊、川字号“彝家绣娘”劳务品牌工作站、“四川非遗体验基地”等诸多称号。

  “要挖掘彝绣的经济价值,更要对彝绣文化做好保护传承与创新性发展。”正是凭借着一份矢志不渝的初心,阿西巫之莫始终秉持匠人匠心,守正创新,一针一线勾勒出属于自身个人的“锦绣之路”。

  “北京”,“意大利奢侈品牌FENDI”,“吉克隽逸”……当将这一些要素组合在一起,不禁让人心潮澎湃。

  2023年5月16日,在阿西巫之莫的记忆里,这一天尤为清晰。意大利奢侈品牌FENDI匠心艺术展在北京开幕,邀请她和勒古沙日联手带来特别款Baguette手袋作品。新作将彝族传统刺绣和银饰技艺融入包袋设计,向世代传承的古老手工艺致敬。其中勒古沙日主要完成银饰部分。

  在刺绣中,阿西巫之莫将蓝色、绿色和水绿色的丝线绣在天鹅绒般的黑色面料之上,并选用绿色丝缎作为里衬。包身刺绣从自然中汲取灵感,以象征一切美好事物的索玛花(杜鹃花)为主要刺绣图样,结合多种繁复巧妙的针法,以获得栩栩如生的视觉效果。

  “在彝族文化中,黑色象征着大地,绿色代表着生长在山川江河周围的茂盛草木,这些是彝族人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质朴原生的创作灵感。”阿西巫之莫说,之所以选用蓝色、绿色和水绿色的丝线绣在天鹅绒般的黑色面料之上,寓意着美丽、善良和坚韧的索玛花遍布纹样之中,越是细密的花纹,越需要用心意让它开放。

  为了完成这一件世界佳作,阿西巫之莫拿出积淀50余年的功底,总耗时400多个小时,共35万余针,将一针一线的深厚文化渊源展现得淋漓尽致。

  探索中国传统手工艺之美,在这次展出中,还有一位关键人物——彝族策展人吉克隽逸。“她也很辛苦,付出了很多心血。”阿西巫之莫由衷地说道。

  将时间回拨三个月,冬春之交的甘洛县乍暖还寒,吉克隽逸带着团队来到家乡甘洛拍摄前期阿西巫之莫刺绣视频。“一个团队整整73个人,光是设备就拉了3车。”阿西巫之莫回忆道。

  然而,一次绚丽的绽放背后,更是一针一线世界里的千锤百炼。近年来,随着阿西巫之莫声名鹊起,她的“高光时刻”不断闪现。

  ——2019年11月,阿西巫之莫将彝族刺绣带到江苏南京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上,并以区域特色鲜明、感染力强,展示出凉山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和强大魅力,获得国内外嘉宾和观众的高度认可。联合国粮农组织信息技术司司长塞缪尔(Samuel Varas)来现场视察时,还收藏了一幅她的彝绣作品。

  ——2020年7月,阿西巫之莫荣获凉山州2017—2019年度“凉山卓越工匠奖”。

  ——阿西巫之莫参与苹果公司《永不熄灭的火把》项目,为苹果iPhone15系列实拍项目,作品登陆美国Apple官网PhotoSpotlight板块,成为中国首张登上Apple全球官网的照片,获CEO库克转发推荐。

  ——2024年,阿西巫之莫参与天安数码城《彝族刺绣年礼设计》,彝族刺绣文创产品全国售卖范围最广。同年,她与农夫山泉合作《非遗彝绣金蛇献瑞》生肖典藏系列,与塔斯汀中国汉堡推出《开工利狮彝绣》文创产品。

  ——近几年,阿西巫之莫获《GLASS》《三联生活周刊》等顶级媒体专访,参演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四川新闻《大凉山里的高级“定制”》等节目。

  ——近几年,阿西巫之莫还积极参加展演与文化交流,参与华语科幻星云奖、深圳时装周、中国非遗保护年会等30余场活动,推动“福光·彝绣创新设计工作坊”项目,促进深圳与凉山两地产业互补。

  彝绣的背后,承载着历史的发展脉络,承载着文化自信,彰显着文明的无限魅力。“我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党的关怀和妇联的支持。未来,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我将秉承关怀,不忘初心,继续推动彝绣走向更大的舞台,带领更多姐妹过上幸福生活。对于未来,阿西巫之莫信心更足。

  她更深知“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精髓,传统与时尚的对接,靠的是一代代非遗传承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