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授竟公开呼吁老人?这不是恐怖电影的剧情,而是真实发生在日本的一幕。
著名经济学家成田悠辅在节目中的惊人言论,不仅没有引发公愤,反而获得大量年轻人支持。
在日本的城市角落,从熙攘的地铁站到静谧的公园长椅,银发族的身影无处不在。
截至2024年9月,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突破3625万大关,几乎占据了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在职场拼搏的年轻人们,不得不在繁忙工作之余,肩负起照料银发父母的重担,在事业与孝道之间艰难平衡。
由于老年人退休年龄的延长,许多工作岗位被长期占据,导致年轻人就业机会减少,职业发展受阻。
从1963年仅有153人,到1981年突破千人大关,再到1998年达到一万人,如今已经突破了十万大关。
这一数字的飙升,虽然从某一些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医疗水平的进步和生活品质的提高,但同时也加剧了社会养老负担。
2021年12月,一位名叫成田悠辅的经济学家在一档网络节目中,提出了一个骇人听闻的建议:
这番言论本应引起公愤,却意外地获得了大量支持,他的社会化媒体账号甚至吸引了50多万粉丝。
事实上,日本古代就存在弃老的习俗,在资源匮乏时期,一些家庭会将年迈的老人带到山上抛弃。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摒弃了这种残酷做法,但这种文化传统在某一些程度上,仍影响着人们的潜意识。
就在2022年9月20日敬老日前夕,一些年轻人竟在社交平台上对老年人恶语相向,言辞之激烈令人震惊。
此外,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现代人对生命价值的认知。
影片中,年满70岁的老人被送到山上等死,这种行为被视为维系村庄生存的必要之举。
2023年7月,一位名叫小峰洋子的70岁女性,竟然杀害了自己102岁的母亲,理由是照顾老人太过辛苦。
次年8月,东京一名男子在搬家时,发现了失踪10年的母亲遗骸,这种漠视亲情的行为令人不寒而栗。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不尊重老年人的态度,似乎已经渗透到了本应关爱老人的养老机构中。
2014年11月,爱南町一家养老院的23岁男护工,虐待了一位89岁的老人。
这些案例不仅暴露了养老机构管理的漏洞,更反映出一些年轻人对老年人的漠视和敌意。
许多年轻人感到,自己辛辛苦苦工作,却要为老年人的养老金买单,这种不平衡感加剧了代际矛盾。
在日本传统观念中,赡养老人不仅是子女的责任,更被视为维系家庭纽带的重要纽带。
在经济压力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许多年轻人连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都已力不从心,更难以承担起照顾年迈父母的责任。
这种经济和精力上的双重重担,让部分年轻人对老年群体滋生出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金支出不断攀升,而缴纳养老金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
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日本政府并非坐以待毙,而是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想象一下,一对新婚夫妇,原本因为养育成本而犹豫不决,现在却因为这一些补贴而燃起了组建家庭的希望。
这些措施虽然不能立竿见影地扭转人口下降趋势,但至少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些支持和鼓励。
2013年,他们废除了招聘年龄限制,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即使你已经年过花甲,仍然有机会找到符合的工作。
这不仅有效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困境,也让银发族在晚年,依然能够保持积极的社会参与和价值感。
但不可否认的是,引入外来劳动力,确实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除此之外,日本还有被称为三宝的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护理保险。
想象一下,一位独居老人生病了,但因为有医疗保险,他不需要过多的担心高昂的医疗费用。
此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灵活的工作制度、加强社区建设等措施也在逐步推进。
这些措施旨在创造一个,更为适合老年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同时也为年轻人减轻负担。
日本人“恨老”情绪的蔓延,反映了日本社会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暴露了代际矛盾和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缓解这样的矛盾需要长期努力和全社会的参与。毕竟,尊重老年人不仅是一种道德义务,也是为我们自己的未来铺路。
参考文献:1.绍兴网:《日本老年人数创新高 占比近三成,老年就业率刷新纪录》-2024-9-192.观察者网:《“解决日本老龄化的唯一办法是老年人”,耶鲁大学日籍教授这言论引争议》-2023-2-133.山西晚报:《面对老龄化,日本学者建议老人“集体切腹”?!这言论居然还大受追捧!》-2023-2-144.海外网:《日本七旬女子杀害102岁母亲后自首:失业在家 无力赡养》-2024-7-225.中国新闻网:《日本10年间逾20万中老年人自杀 最大原因是……》-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