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記者在“中國草都”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紹根鎮愛根蘇木村實驗基地,見到了用蛋白柳成功養柞蠶的實驗,該項目也是赤峰市首個柳樹養蠶項目。
蛋白柳,因其葉片像蒿葉,又稱蒿柳。在位於愛根蘇木村、佔地上積100畝的實驗基地裡,一棵棵一人多高的蛋白柳郁郁蔥蔥。伴隨著窸窸窣窣的聲音,一個個胖乎乎、圓滾滾的柞蠶寶寶在柳樹上尽力地啃食著鮮美多汁的葉子,為接下來的作繭儲備能量。這些遠道而來的“小家伙們”已經適應了草原的日子環境,在這裡安了新家。
“南桑北柞”是我國傳統養蠶方法,“柞”即為柞蠶。柞蠶不僅能够生產柞蠶絲織造絲綢,并且還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因其營養豐富、滋味鮮美,是東北地區餐桌上的一道極具特征的美食。
本年以來,紹根鎮安身當地發展實際,不斷探究在治沙中致富、在致富中治沙的發展“絲”路。因蛋白柳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其發達的根系對荒漠化管理和河道、灘涂、礦山及護坡綠化管理作用顯著,所以成了當地防沙治沙、致富創收的新興產業。
為此,紹根鎮引进了元宇潤(沈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蛋白柳養蠶特征產業項目。本年4月,在該公司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愛根蘇木村蛋白柳養蠶實驗基地開始翻整土地、鋪設滴灌帶、安裝水栓、扦插蛋白柳,經過一個夏日的生長,當初栽種的20萬棵小柳條已經開枝散葉,成活率達95%以上。在柳樹上投进蠶寶寶,既能當年看到效益,也不耽誤生長,這對於一些當年無法看到效益的農業項目來說,具有很大優勢。
“本年,在紹根鎮黨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我們第一次嘗試養殖柞蠶。曾经隻聽說過桑樹、柞樹養蠶,沒想到柳樹也能養蠶,并且還長得這麼好,蠶寶寶一個個都吃成了‘大胖子’,看著特別喜人!”實驗基地負責人郭書君高興地說。
蛋白柳養蠶項意图引进,不僅能够帶來治沙綠化的生態效益,還能實現較大的經濟效益。通過“公司+農戶”的訂單式種養殖形式,第一年可畝產蠶繭15公斤左右,公司按每公斤市價56元收回,畝效益可達800元左右。同時每畝蛋白柳可產生收益600余元,種養殖當年即可見效1400元左右。
隨著蛋白柳根莖日深,產量、效益也會逐年进步。而蛋白柳在種植過程中不需求化肥和農藥,是純天然的綠色食物,因而也能够作為優質的牛羊青貯飼料。
“養殖柞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挂蠶、飼養到摘繭都需求人工操作,能够為農村牧區供给很多的就業機會。養殖秋蠶,從8月上樹到作繭隻需求50天左右,既能確保秋收顆粒歸倉,還能通過養蠶兴起群眾腰包,這種短、平、快的效益優勢十清楚顯。”紹根鎮蛋白柳養蠶項目負責人侯彥輝告訴記者,發展蛋白柳養蠶還能够帶動柳條手艺藝品制造、蠶繭加工、餐飲和旅行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可實現多重經濟收益。
阿魯科爾沁旗農牧局局長賀希格套格套說:“我們將安身本身優勢,圍繞綠色發展,以點帶面進一步拓寬農業產業規模,打造蛋白柳養蠶產業品牌。同時,加速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促進生態恢復與特征產業協同創新發展,尽力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共贏,蹚出一條可借鑒、可推廣的‘種柳+養蠶’循環經濟發展路徑。”(記者 魏娜 通訊員 蒙慧林)
10月23日,當記者來到內蒙古科技大學逸夫樓的實驗室時,賽華征正和愛人付蕊探討著正在進行的研讨實驗項目。前不久,他的一項關於稀土的科研學術論文登上了资料類的頂級期刊AFM,引起學術界同行的廣泛關注,讓這對年輕的科研工作者有了更多的科研動力與熱情。…
北緯43°25′55.00〞,東經120°46′45.3〞,西拉木倫河流动到這裡,與迎面而來的老哈河深深相擁,手挽手向東而去。 靜水深流,潤澤蒼生。…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