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又叫岩桂、木犀、九里香,木犀科木犀属常绿乔木或灌木,花梗较纤细,花丝极短,花极芳香;果实一般为椭圆形,呈紫黑色;叶对生革质,呈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呈楔形或宽楔形。花期9—10月,果期翌年3月。
早在2500多年前,我国就开端培养桂花。桂花园艺品种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桂花终年常绿,花期正值仲秋,园林中常作孤植、对植,也可成丛成片栽植,为盆栽欣赏的好资料。除欣赏价值外,还有丰厚的食疗价值。
告别了春夏的柳丝轻拂,西湖畔暗香起浮。桂花树下,品茗的游人怡然自得。秋风一吹,桂花随风飘洒,扑簌簌落在游人的肩头。
作为杭州的市花,桂花遍植街头巷尾。入秋后,桂花逐步盛放,一团团、一簇簇……整个城市好像糖渍一般甜香充溢。桂花树前,行人停步欣赏,陶醉其间。
《山海经》有言:招摇之山多桂。在我国,桂花的栽培前史已有2500多年。在杭州,一缕桂花香也已连绵了上千年。
杭州桂花树最早在灵隐寺一带栽种。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中的那句“山寺月中寻桂子”,写的就是在灵隐寺一带赏月寻桂的雅事。
唐代诗人宋之问赏桂的地址,亦是灵隐寺。寺中歇息的他,闻着花香,写下了“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名句。
宋代词人柳永,除了赞赏杭州“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富贵”之外,也难以忘却美丽的西湖,还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遍览西湖美景,满陇桂雨是绕不开的。坐落西湖以南天然村落中的满觉陇,南宋时现已大面积栽培桂花。金秋时节,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7000多株桂花树层层叠叠,在沿途的山道边、坡地旁扩展腰肢,香气扑鼻。花朵细微而密的桂花,逢露珠较重,随风散落,密如雨珠,人在其间,如沐雨披香,故称“满陇桂雨”。
现在,满觉陇的桂花树已近万株,其间8株树龄超越200年。据统计,杭州有184棵百年以上的古桂花树,树龄最大的有1500多年。主城区内,有记载的最陈旧的两棵桂花树,坐落孤山下的文澜阁邻近,相传是清代乾隆时期种下的,至今仍旧年年开花,香远益清。
1983年,杭州人投票选市花,收上来的21518张有用票中,桂花独得9441票,拔得头筹。
“桂花香气浓郁,男女老少都喜爱;桂花树一年四季常绿,很好栽培,各种场所都适合;加上桂花在杭州的悠长前史和文明根由,当年得到广阔市民及评选专家团认可也就家常便饭了。”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原局长施奠东说,1988年,杭州还在满陇桂雨公园举办了首届桂花节,之后每年秋季都会掀起“赏桂热”。
现在的杭州,从城市到乡下,街路两边的树丛中随处可见桂花树。秋日散步,不经意间,阵阵清香扑鼻,令人不由停步。
《吕氏春秋》中言:和之美者,招摇之桂。古代寒窗苦读,考取功名被称为“金榜题名”。一直以来,桂花寄托了人们对夸姣日子的神往,也在耳濡目染中刻画着城市气质。
桂花花朵不张扬,香气却让人意犹未尽。洋溢着烟火气的杭州,将这份稳妥的幸福感融入了贩子日子。
山间小径、公园步道、街头巷尾……杭城赏桂之处,不乏其人,乃至窗户一开,就与花香撞个满怀。选一方树荫,在桂花树下品茗看书,风吹过期,桂花飘落在册页上,打湿在茶汤里,回过神来,顿觉桂香悠悠。
寻至山野,跟着乡民去打桂花,更别有兴趣。大清早天蒙蒙亮,此刻花朵没有打开、香气没有散逸,铺好塑料布,用竹竿往枝头悄悄一敲,便成了一阵浓郁甜美的桂花雨。
桂花不只可观可闻,还能食用,这造就了杭州人“入秋”后更为盛大的典礼感——把桂花搜集、挑选、清洗,用各具特色的糕点、茶叶、白糖等食材调配,创造出遍及街头巷尾的“桂花经济”。
城市一角,售卖桂花年糕、桂花蜜的货摊前挤满顾客;饭馆饭桌,桂花鲜栗羹、桂花藕、桂花酒给老饕们带来味蕾的满意……赏完桂花的市民,总要带几样小食回家。
茶馆、奶茶店、咖啡厅……充溢想象力的年轻人早把桂花放进了龙井茶、奶茶乃至咖啡之中,成为备受欢迎的时节限制。
人们常说,已然留不住那桂花香,无妨化作舌尖的新鲜与芳香。外来的客人在茶馆小坐,只见新鲜的桂花落在龙井茶水里,龙井的鲜爽中汇入了扑鼻的暖香。
杭州人享受着这份专归于秋天的甜美,也在这个夸姣的城市里结壮奋斗着,幸福日子着。
杭州人享受着这份专归于秋天的甜美,也在这个夸姣的城市里结壮奋斗着,幸福日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