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村位于县江界河镇,村域面积38平方公里,辖17个村民组,共851户3737人,这里农业生产高质高效、乡村环境宜居宜业,涌动着发展的勃勃生机。
桂花村紧邻省道,地理优势显著,全力发展蔬菜种植和精品水果、油茶、中药材、生态畜牧等产业,种植汶川李1432亩,覆盖茶腊湾、大湾、大寨、中寨、顺山、青杠林、沙湾、水井坎等8个村民组528户2392人。村内的县兴茂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市场+农户”的方式,充分的利用辖区地域优势、气候特点和市场优势,采取以集体土地流转的形式,扩大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示范种植空心菜、木耳菜、大葱等,带动群众实现经济增收。
2019年,桂花村紧扣县委、县政府“一主五特”产业布局规划,采取公司订单收购,农户自主种植、管理的方式全力发展药用银杏,组建了桂花村股份经济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871户,流转土地500亩,种植折耳根、脱毒马铃薯、精品蔬菜等,解决100余人就近就业。同时,还引进县鸿艺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和帝豪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种植苗圃500亩,惠及周边23户农户流转土地、劳动力就业等。桂花村合作社还通过引进贵州辣么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辣椒苗50亩,促进项目区产业体系调整,人均纯收入大幅度的增加,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桂花村推广优质烤烟品种,引进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烤烟,提高烤烟产量和品质,完善烤烟产业链,与当地的烟叶站签订收购合同,建立烤烟收购、加工、销售体系,提高烤烟附加值。桂花村还在选育优质品种推广马铃薯连片种植上下功夫,引进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马铃薯品种及先进的马铃薯种植机械和技术,建设马铃薯加工厂,提高马铃薯附加值。
在养殖业发展上,桂花村依托“贵黔现代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养殖户”的方式,依照国家财政扶贫资产金额的投入为辅、自主投入为主的方式,发展8万羽蛋鸡和10万羽鸡苗规模化生态养殖,为周边养殖户提供鸡苗,无偿提供技术培养和训练和指导,联合9家养殖大户投资约300万元,在水井坎组建设20万羽的蛋鸡养殖场,引导全村养殖走向规模化、现代化,推动桂花村养殖产业健康快速整体发展。
近年来,桂花村从始至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无旁骛抓发展、攻坚克难抓落实,逐步的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桂花村新修通组路6条,解决6个村民组328户1027人安全出行问题。正在改扩建大湾、茶腊湾两个村民组的通组路,全村17个村民组通组路已实现全部硬化,入户路硬化率达到95%以上。新修、维修水池34口,解决了10个村民组2189人饮水问题,修复完善老厂水库人饮工程,发放和填埋主水管10公里,安装水表500个,解决了7个村民组2095人饮水问题,实现了人饮工程全覆盖。
桂花村还积极实施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三改房子改造等,在17个村民组安装广电网络,让群众在广电云上能看电视。村内完成3个垃圾池的建设,配备3个垃圾斗,确保公路沿线及村庄无暴露垃圾,大力改善农村群众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桂花村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其中,主要在春节期间演出的花灯最为大众喜闻乐见。桂花村的花灯队少者十余人,多者数十人,手执彩灯,锣鼓开道,每至一处且歌且舞,唱腔中间或末尾由众人和之,唱完一节锣鼓齐鸣。花灯曲调优雅,舞姿潇洒,变化多样,有“犀牛望月”“膝上栽花”“岩鹰展翅”“蜘蛛牵丝”“牛搽痒”等动作,唱词内容和演出形式有“盘灯”“寿灯”“愿灯”和“地灯”“斗灯”“台灯”等。
桂花村的狮舞,通常在喜庆节日表演。表演者由4人组成,分别是大头(笑罗汉)、小脸(猴子)、狮头、狮尾。大头、小脸戴假面具,狮头用竹篾扎制,糊纸彩绘,狮身用白布彩绘,有的贴以兽毛,形象逼真。狮舞分地面表演、平台表演、高台表演三种,各种表演均伴以锣鼓以助气氛,春节期间,舞狮队还登门拜年,在住户的堂屋、院坝中表演。
数百年来,刺绣是桂花村广大农村妇女必不可少的一种手工艺,以古、精、奇、美、优见长,既有传统的中国文化风味,又有时尚流行元素,高档的线材与配件,精致的手工工艺,典雅的设计风格,吉祥的寓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融合成一件件既古香古色又标新立异的时尚的款式,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