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先人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先人新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是一首撒播很广泛的寻根歌,它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最大一次人口迁徙活动。听说,从大槐树动身迁徙的人子孙脚部都有一个一起特色,便是最小的脚趾甲都是两瓣。我国人安土重迁,在古代更是如此,歌谣向人们诉说了在六百年前的明朝发生了一件凄惨的故事。
据《明史》、《明实录》等史书的记载,明朝从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姓氏多达812个。如此多的姓氏参加了移民,他们的脚印简直遍及了整个我国,乃至走出了国门。咱们都知道华夏地区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政治经济中心,但元末明初的比年战乱,以及黄河的屡次烦乱,这儿早已生灵涂炭,有的当地乃至到了人迹欲绝的地步。
《明史》里这样记载了其时华夏状况,“今丧乱之后,华夏草莽,公民稀疏。”、“华夏诸州,元季战役,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鉴于这样的状况,朱元璋遵从了户部郎中刘九皋的主张:实施移民。朱元璋让户部着手办此事,户部官员选来选去,终究挑选了将山西南部的洪洞县,与华夏地区的“人迹欲绝”比较,这儿人口稠密,所以成为了移民的最佳地址。
为了让洪洞大移民能有序进行,户部在山西建立的移民组织就设置在洪洞县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广济寺,被选中的人员都会收到户部发放的“凭照川资”。这次大移民主要有“遣送、军屯、商屯、民屯”等几种方式,绝大部分都是以“民屯”为主。被选中的人,在脱离洪洞县时,都会在大槐树下调集,为了让孩子能记住自己是洪洞人,就指着大槐树说道:
“孩子,不要忘了,今后若是能回到故土,假设记不住咱们的村庄,就先找到这个老槐树。这便是咱们的根啊!”材料显现,从洪武初年到永乐十五年,短短五十年年间先后共有八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听说,李自成从陕西一路打到北京,一路烧杀抢掠,对洪洞县却秋毫未犯,本来起义的战士绝大多少都是“大槐树下人”。
六百多年过去了,“大槐树”早已成为了移民后人的精力标志,你们能够看下自己的小脚趾,如果是两片指甲就阐明是“大槐树”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