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周怀宗 王巍)阳春三月,北京露地樱花逐渐进入开放季,在温室大棚里,最早的樱桃也已经花落果熟,准备上市了。樱花和樱桃,它们的名字都有“樱”,它们之间是啥关系?樱花的起源,究竟是日本还是中国?又大又甜的车厘子,又是什么品种?为了了解樱花和樱桃的故事,新京报记者正常采访了南京林业大学教授王贤荣、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助理研究员刘聪利。
在网上,樱花的原产地有日本说,也有中国说,各种观点纷繁芜杂。它是否有唯一的原产地?原产地在哪里?
王贤荣介绍,从植物分类学的角度看,人们谈到“樱花”并不是指某一学术概念上的物种,而是具有观赏价值的一类植物的统称。樱花、樱桃等,都是蔷薇科樱属的植物,和苹果、梨、桃等,都属同科。一般人们讨论原产地,只能是指单一物种或品种的最初发源地,而无法笼统地谈论某一类群多个物种或品种的起源地。事实上,樱属野生种在全球有150多个,并没有唯一的原产地。
“在植物学中,一般认为,最早的樱属植物,是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出现的,是伴随着地质构造运动和气候巨变产生的物种,”王贤荣说,“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出现的樱属植物应该是最早的。但同时,在日本、欧洲乃至美洲,也有伴随地质巨变和气候变迁产生的樱属其他物种,它们之间有时间先后不同的空间扩散形式,也就是说,不一样的地区的樱属植物的原产地是不同的,并非唯一”。
全球150多种樱属野生种,较知名的也有多种,如中国的山樱花、福建山樱花、华中樱、迎春樱花、云南樱花、四川樱花等等,日本的豆樱、日本山樱、东京樱花等等。欧洲也有当地的野生种,这些都是当地的本土物种。
和野生种相对的,是人类驯化之后的栽培种,中国在秦汉时代,就有栽培樱桃的历史。但相对牡丹、梅花、兰花等植物,樱花受到的关注较少,培育的品种也相对较少。
在日本平安时代,樱花受到当时日本社会的重视,开始有意识地选育樱花,作为景观植物来培育。近200年到300年间,商品化的选育工作慢慢的变多。王贤荣介绍,到目前为止,日本有300多个商业用的栽培种和品种,其中性能优良的也有100多个。
王贤荣是我国最早开始选育、栽培樱花的植物学家之一,她和记者说,“我们的祖国,在上世纪末才开始做详细的品种分类,这是选育新品种的基础。真正开始大规模选育新的樱花品种,大约是从2007年左右才开始的”。
植物品种的选育,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王贤荣介绍,“一个新品种的育成,至少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所以我们的新品种选育也才处于起步阶段”。
不过,由于参与者众多,当前我国已经育成或接近育成的新品种也不算少,据王贤荣了解,目前国内申报的樱花新品种,大约有30多个。
即便如此,相对日本,我国在樱花选育上,仍处在起步阶段,“国内目前作为景观植物栽种的,80%是日本的品种。比如最常见的染井吉野,很多地方都有栽种,就是日本的品种”。
野外的樱花刚刚开放,在京郊的大棚中,最早成熟的樱桃,则已经准备上市了。樱花和樱桃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其实,樱花和樱桃都是樱属植物中不同种的俗称,并非科学的称呼。王贤荣介绍,樱属植物中,野生的全都是结果的。一般俗称的樱花、樱桃,都是人们根据不一样的需求选育出来的品种。花用的可以叫樱花,果用的可以叫樱桃。
“野生樱属植物都有5个花瓣,有多个雄蕊和一个雌蕊,”王贤荣介绍,“但在选育过程中,人们发现,有些花的雄蕊会产生变异,不断长大,变成花瓣一样的,专业术语叫做‘瓣化’。瓣化的雄蕊不产生花粉,是不育的。瓣化又有两种,一种是全部雄蕊瓣化,叫做重瓣,一种是部分雄蕊瓣化,叫做复瓣。复瓣也会结果,但结得少”。
选育者发现这一现象后,会刻意选择这些变异的植株进行培育,最终培育出花瓣更多、更复杂的品种,这些品种也就不结果或者少结果了。
樱桃的选育也是同样的原理,王贤荣说,“人们会选择那些果实更大、口味更好、营养更丰富的植株加以培育,然后再不断选育,培育出果实更好的品种。”
当前市场上销售的樱桃,确实是慢慢的变大,颜色、口味也慢慢变得丰富。这些樱桃,大部分都是国外引进栽培种。
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助理研究员刘聪利和记者说,中国本土的樱桃,一般称为中国樱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现在还有集中栽培和种植的。一般来说,中国樱桃个头比较小、果肉偏软。所以,种植培养面积不算大。当前,国内种植的,主要是欧洲甜樱桃。樱桃中一直非常关注的车厘子,其实就是欧洲甜樱桃的一种,车厘子则是樱桃英文名称的音译。
欧洲甜樱桃因为口味更甜、个头更大等因素,受到全世界内消费者的青睐。事实上,不论是国内,还是全球,欧洲甜樱桃都是种植培养面积最大的一个栽培种。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引进了甜樱桃品种100多个,在各地尝试种植,不断地筛选、改良,以适应不一样地区不同环境下的种植。当前主要栽培的品种,还有20个左右”。
近年来,国内科研机构对樱桃新品种的选育越来越重视,也投入了巨大的力量,刘聪利介绍,“当前,全国种植樱桃的地方越来越多,不一样的地区的环境不同,需要适合当地环境的品种,我们现在也在不断选育和培养适应不一样地理、气候等环境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