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展示
景观大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苗木展示 > 景观大树

日期: 2024-03-22 15:06:01 来源:景观大树
产品介绍

  近年来,我国蚕丝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70%以上,蚕丝及交织机织物市场供应较为充足。从地域发展来看,中国蚕丝主要分布在苏州、杭州、湖州、嘉兴、无锡和中国西部地区的南充,集中于环太湖流域。同时,蚕种养殖、蚕丝生产等环节工序复杂,使我国蚕丝用品产量远不及其他纺织品,导致蚕丝商品市场定价偏高;叠加其他纺织面料舒适度不断的提高,产品替代趋势明显,使我国蚕丝产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23年我国蚕丝及交织机织物(含蚕丝≥30%)产量为2.56亿米,同比下降14.06%。

  蚕丝是指由蚕分泌的黏液所形成的纤维。蚕丝强韧而富有弹性,具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天然的抑菌性及亲肤、吸湿、保暖、透气等特性。蚕丝按饲养方式分有家蚕丝和野蚕丝。家蚕一般是在室内饲养的,以桑叶为饲料,所得蚕丝又叫桑蚕丝,俗称真丝、厂丝。桑蚕丝质量最好,是天然丝的大多数来自。野蚕是在室外放养的,有柞蚕、蓖麻蚕、棕蚕、天蚕等,所食饲料各不相同,其中以在柞树上放养的柞蚕为主,所得柞蚕丝是天然丝的第二大多数来自。天蚕所吐的丝是一种具有特殊外观效果的优良纤维,其价格昂贵,可缫制长丝,产量相对较少。

  蚕丝行业主管部门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商务部。发改委主要负责产业政策的制定,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指导行业结构调整、实施行业管理,参与行业体制改革、技术进步、质量管理等工作。商务部下设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直接对口丝绸行业,在协调产业链布局、助力品牌建设、促进桑蚕农业与丝绸加工业前沿技术突破、面向国内外宣传特色产品、打造中国及全球丝绸知名品牌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行业自律组织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中国丝绸协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要职责为制定行规行约,规范行业行为,建立行业自律机制,维护行业利益,向公司可以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等。中国丝绸协会主要职责为开展行业调查研究,反映行业诉求,提出行业发展和立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参与制订行业发展规划,完善行业管理,促进行业发展等。

  20世纪90年代,机制丝绵的加工装备以及机制丝绵的加工工艺逐步趋于成熟和实用化。进入21世纪,蚕丝行业迎来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市场需求急剧增长,新进生产企业众多,但行业规范标准相对宽松、商品市场检测相对滞后。为进一步规范化蚕丝生产、加工等环节,我国出台《蚕桑丝绸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关于茧丝绸行业“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从桑蚕养殖、蚕丝生产到丝绸织造提出具体实际的要求,积极引导生产企业延伸产业链,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同时深挖品牌价值,打造具备国际影响力的本土蚕丝制品品牌。2023年11月,工信部、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保障原料供给,引导纺织企业向上延伸产业链,推动棉、麻、桑种植加工规模化集约化,蚕、羊等动物养殖工厂化自动化,保障天然纤维高质稳定供给。规划到2025年,我们国家现代化纺织产业体系建设取得实质进展,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营业收入稳中有增,发展质量效益保持良好水平,纺织工业国际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

  中国是桑蚕的原产地,素有“东方丝国”的美称。蚕桑丝织文化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晚期,距今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根据在梅堰遗址发现的新石器时期的蚕纹装饰来看,那时候的人们就已经具有一定的蚕桑种植和蚕丝制品的制作能力。蚕丝出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国家的经济以自然经济为主,蚕丝主要供人自己使用。随着封建制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商品经济开始萌芽,蚕丝制品开始脱离劳动产品的范畴,变成了在商场上供人选择交换的商品。新中国成立之初,蚕丝制品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受到国家格外的重视,保持了较快速度发展。我国生丝产量迅速增加,逐步主导了世界丝绸产业链的前端。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生丝出口大幅度增长,占世界生丝贸易量的80%以上。但国内蚕丝企业品牌意识较为淡薄,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处于附加值较低的环节,全球蚕丝产业的大部分利润被意大利、法国、日本等专注于蚕丝深加工的品牌商分走。2010年以来,随着国内居民收入逐步的提升,消费升级需求持续推进,加上个性化消费、绿色消费、文化消费等理念的引领,国内市场对蚕丝制品的需求逐步释放,蚕丝产业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国内公司开始注重品牌打造与品牌运营,一批国内知名蚕丝品牌开始成长并脱颖而出。2024年1月,在四川屏山经开区,新型蚕丝纤维项目开始中试生产。该项目为科技部重点扶持项目,生产的蚕丝新型纤维属于短纤维,相比于传统长纤维,可机洗、可日晒、成本更低,开创了蚕丝应用新领域。

  蚕丝制作工艺流程十分繁琐,需要经过烘干、煮蚕、缫丝、染色等多道工序,蚕丝制造企业初期需进行大量的生产设备和人力投入。此外,随着劳动力价格和土地成本持续提升,上游桑叶、蚕种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促使蚕丝制造商经营成本持续增加,对企业的资金实力要求比较高。新进入企业融资渠道相对单一,通常运用自有资本以及借款维持蚕丝生产、制作。

  目前,蚕丝生产周期长,产品质量受蚕种等上游原料品质影响较大,企业需形成一定的经营规模,实现批量化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抢占更多的市场占有率。同时,规模化生产有利于企业规范统一产品生产的基本工艺,从而稳定产品质量,以数量和品质优势抢占市场。新进企业无论是批量化采购和生产,还是统一产品质量,均不及成熟企业,从而构成较高的规模壁垒。

  由于蚕丝制品具备更高的附加值,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已成为蚕丝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但随着消费水平的逐步的提升,花了钱的人蚕丝用品提出了更高的文化审美要求及更高的创意设计的基本要求。蚕丝产品既要结合中华民间传统文化,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并且要融合消费者的现代审美情趣,从而对丝绸产品的研发设计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企业须具备较强的文化创意设计能力、扎实的技术开发能力、融合潮流趋势和自身品牌文化的能力,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进而形成较高的研发设计壁垒。

  蚕丝产业链上游为桑叶种植、蚕种繁育、蚕种养殖等产业。随着中国东部经济快速腾飞,劳动力价格及土地成本上升背景下,中国蚕桑生产重心从经济发达的东北部地区向气候环境适宜蚕桑生产的西南方向迁移,而且总体价格呈上涨的趋势。随着专业化种桑养蚕基地逐步建立,叠加智能机械代替人工进行自动化喂养,我国桑蚕实现批量化养殖,且吐丝质量得到一定效果提升,市场供给趋于标准化、规模化,推动我们国家蚕丝产业稳定发展。

  蚕丝产业链下游为家纺用品、服饰、护肤品、医疗、工业等领域。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推动消费者日益注重蚕丝产品所带来的实用特性及精致美观的装饰特性。消费能力提升、对生活质量需求提升和审美水准不断提高,共同推动市场对蚕丝产品的需求逐步的提升。同时,蚕丝和人体肌肤蛋白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无论是贴附于体表还是植入体内,均不可能会引起生物排异反应,成为医疗领域的优良治疗材料之一,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

  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我国最大的丝绸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之一,目前已发展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国际贸易、自有品牌、供应链管理、金融服务、资产经营等多种优势资源和经营手段为一体的综合性丝绸产业体系。嘉欣丝绸拥有从蚕茧收烘、茧丝织造、印花染色、服装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具备强大的丝绸产品生产能力,产品以服装、面料及印染加工为主,在嘉兴工业园区,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地区,安徽、河南等内地建设生产基地,形成了强大互补的供应链集群。2023年上半年,嘉欣丝绸蚕丝业务收入为5.20亿元,同比下降2.17%;毛利率为1.69%。

  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以“太湖雪”品牌为核心,专门干丝绸相关这类的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品牌推广、渠道建设和销售服务,形成了蚕丝被、床品套件、丝绸饰品、丝绸服饰四大产品系列。太湖雪聚焦“微笑曲线”两端的业务发展模式,即专注产品研制设计、品牌推广、渠道建设和销售服务等附加值较高的业务链上游的核心环节,辅之柔性供应链管理及数字化运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2023年前三季度,太湖雪营业收入为3.48亿元,同比增长58.66%。

  依托电商、直播带货、抖音小店、微商等线上营销模式的不断拓展和国潮品牌的崛起,国内蚕丝产品消费需求逐步提升,丝绸内销比例进一步上升。近年来,我国蚕丝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70%以上,我国蚕丝及交织机织物市场供应较为充足。从地域发展来看,中国蚕丝主要分布在苏州、杭州、湖州、嘉兴、无锡和中国西部地区的南充,集中于环太湖流域。同时,蚕种养殖、蚕丝生产等环节工序复杂,使我国蚕丝用品产量远不及其他纺织品,导致蚕丝商品市场定价偏高;叠加其他纺织面料舒适度不断的提高,产品替代趋势明显,使我国蚕丝产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23年,我国蚕丝及交织机织物(含蚕丝≥30%)产量为2.56亿米,同比下降14.06%。

  蚕丝产业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制造、商贸流通、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聚集大量中小微企业、农户、商户、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是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典型。近年来,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引导蚕丝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推动产业科学技术创新,促进自有品牌建设。国家有关政策支持为我国蚕丝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我国生产总值由2018年的91.93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26.06万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8年的2.82万元增长至2023年3.92万元。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开始发生转变,重点布局扩内需、促消费、畅通国内大循环等方面,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和生活质量得到一定效果提升,对蚕丝产品的潜在消费需求被逐步释放,我国蚕丝事业有望获得良好发展契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种桑,育蚕、缫丝、织绸的国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蚕丝产业得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我国具备了植桑养蚕的所有条件,变成全球上最大的蚕丝原料出口国。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一条完整桑蚕丝稠产业链,实现上下游衔接和配套生产,产业间协同效应明显,有利于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由于蚕丝的产量容易受到气候、自然灾害、国家政策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市场行情报价易产生波动。为保障产品质量及产量稳定,蚕丝生产商需根据天气及市场变化调整蚕丝生产方式,使企业管理成本上升。同时,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以及高等教育覆盖率不断的提高,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的提高,使蚕丝公司制作成本持续上升。

  在政策全力支持下,我国农业智能化水准不断提升,智能机械加速渗透桑蚕养殖等领域,但总的来看,桑蚕养殖科学技术水平仍较低,市场上存在大量的采用传统饲养方式的中小型企业与个体养殖户,致使蚕丝质量存在比较大差异。

  近年来,我国桑蚕养殖技术与蚕丝加工工艺不断革新,应用领域逐步扩大。蚕丝生产涉及种植、养殖、丝织等多个学科知识,对复合型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虽然部分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已建立起具有生产管理经验和丰富销售经验的团队,但目前我国专业性人才普遍短缺,人才资源储备量有限,人才教育培训能力及后备力量远不及市场需求上涨的速度,形成较大的人才缺口,不利于产业发展。

  我国蚕丝竞争格局较为分散。行业发展初期,由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各企业纷纷进入蚕丝及蚕丝制品赛道,但大部分企业由于生产技术、管理上的水准不高,生产出的丝绸产品质量较低,普遍议价能力较弱,低价竞争激烈。随着消费水平的一直在升级,消费者需求趋于多样化,除产品质量以外,个性化、复合型功能也将成为丝绸相关这类的产品的重要竞争力。国内公司开始注重品牌打造与品牌运营,嘉欣丝绸、太湖雪丝绸、钱皇股份、民兴生物、万事利等一批国内知名蚕丝品牌脱颖而出,加快整合产业资源,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此外,网络零售、跨境电子商务迎来新的发展风潮,我国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以及国际知名品牌紧抓市场发展的新趋势,通过阿里巴巴、亚马逊等线上平台扩大销售网络,冲击全球蚕丝高端市场,市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目前,我国网络零售市场快速地发展,本土蚕丝产品产业逐步形成了“品牌电商化”的发展模式。其中一批优秀品牌正在加速向海外复制,为更多中国品牌出海提供了良好示范,走上“国内打造+海外复制”的品牌出海之路。同时,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蚕丝产业体系从产业链到价值链一直在优化升级。蚕丝产品行业内优势企业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网店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营销模式,提高服务品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层次地融合,使蚕茧科普基地、丝绸小镇等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全行业综合经济效益得到提升。此外,企业通过研发技术优化产品,使国内茧丝资源综合利用开发不断向生物﹑医药、化工等高新技术领域深入拓展,推动蚕丝使用场景日益丰富化。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标注明确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